阿底瑜伽法会(第一场)教法摘录

阿底瑜伽法会(第一场)教法摘录

南开诺布上师开示

2017年12月28日,全球营,法会第一天的开示摘录

欢迎大家来到这场法会!这场法会对于老同修来讲不是那么的有用,因为或多或少他们都知道很多东西,所以假如他们去实修的话会更有利益。仅仅通过闻法是不能够证悟的。首先你要了解教法的意义,然后要去实修,把所学的融入到生活当中。这就是我经常开同样主题的法会的目的。我这样做是因为有很多的新人没有获得传承,他们不知道要做什么。因此我也要给他们解释这几天的安排。很重要的是要去了解我们要做些什么。你细心听了的话,是能够明白的。谢谢大家!欢迎大家!

世界各地的大家好!现在我们在全球营,马上要开始一场法会。这场法会的主题叫作《阿底瑜伽教法》。这是很重要的,大家要尝试去了解。人们总是注重于某本书或者某部教法的题目,可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教法的要义,否则教法就不会起作用了。通常来讲,我传授的教法叫作阿底瑜伽。首先要尝试了解“阿底”是什么意思。“阿底”是乌金语,梵语会说“阿迪”,意思就是本初状态,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我们都应该尝试去发现,然后处于那个状态当中。“瑜伽”这个词,大家都很清楚,已经在各地非常普遍了。我们知道“瑜伽”这个词是梵语,在乌金语它的用法也是一样的。但是“瑜伽”的意思会取决于你在解释的是什么。你所认为的瑜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瑜伽”只有一个意思。比如在古代的时候,一些非常优秀的译师将“瑜伽”这个词从梵语或乌金语翻译成藏文,他们并没有死死的照着书来做。他们了解到这个词的真实意义。

译师们会将它的真实意义翻译了出来,而不只是翻译文字。比如“瑜伽”翻译成藏文的时候叫“南觉”。当你学习“南觉”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更加了解“瑜伽”的真实含义。在藏语我们说“南觉”的时候,必须要了解它是什么意思,不能自己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去理解它。“南觉”是由两个词组成的。一个是“南”,就是“南玛”,就是真实状态。也许有的人学过我写的《全球营之歌》,里面重复提到“南玛”的“南”好多次。“南玛”意思就是我们真实的状态,无有改变或修改。“觉”的意思就是拥有这个知识体验,这并不是知见层面的,而是和我们真实状态相关的。所以,所谓的“南觉”就是拥有对我们本初状态的知识经验。学习大圆满教法的意思就是我们在学习这一点,修持大圆满教法的意思就是尽量处于这个状态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去做、去追随的话,教法就不会起作用了。这些要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记住。

上师瑜伽

在这场法会里我会介绍一个名为阿底瑜伽的教法。你可以尝试以具体的方式去了解我们的真实状态。我会花很长时间去解释这个,而我们修持的也是这个。之后所有人,新人和老同修,都可以修持这些方法。我们应该尝试去了解如何进入真实本性。真实本性并不是在我们判断、思维、分别时发生的。通常用普通语言来讲,我们会说心和心的本性,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心是什么,我们都很清楚,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判断、思维、分别,这就是心。虽然这是外界触碰不到、看不到的,但是当我们稍微观察一下,我们是如何不断地去判断、思维、分别的时候,就会看到在一个念头之后,马上会生起另一个念头,这就是心意。然而,我们并不具有关于心的本性的知识体验。这个(知识体验)是教法的精髓。有两种方式去学习和修持这个教法,这个方面我今天不会进行解释,明天会解释。

为此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就是上师瑜伽;在场的新人或老同修都应该去了解什么是上师瑜伽以及它的含义。“古汝”在梵文里是上师的意思。当我们去闻思和追随一位上师时,上师会尝试让我们去了解真正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去闻法,学会如何修持上师所教授的,然后要利用这个体验,即便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发现心的本性。我们发现不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根器能力是和心意层面相关的,我们可以去判断、思维、分别,这并不是问题,因为这是和时空相关的。但当提到心的本性的时候,假如只是追随心意,我们是进入不了的。

当我们更深入地进入教法的时候,会接触到中观、中观状态、胜义谛(或者说绝对真理)等主题,有许许多多的名堂。所以这意味着我们是通过心意去发现和学习,起码我们能有一点概念,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在追随教法时,我们会接受到许多所谓的指导。这些指导不仅仅包括如何进行本尊的观想或者是持咒的方法,这些都是非常相对的。真实的意义是心的本性是什么。即便不是在追随很高深的法,或者说追随法的真义,但是当我们接受了比如阿底上师瑜伽,通过这种教法,我们能够有一些体验。

以这种体验便能够了解;即便没有彻底地领悟心的本性,但是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个方向怎么走。所谓方向并不是说我们要去相信什么,也不是说要做什么样的本尊观想或者持咒。我并不是说做这些修法没有利益;它们有相对层面上的利益,因为我们活在相对层面。修持我们学到、了解到的这些修法,都是与心意层面相关的。心完全局限于时空当中。心并没有能力或知识去超越这样的局限,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心的本性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心意层面的概念,我们并不懂得心的本性是什么。要学这个的话,至少我们要学阿底上师瑜伽。大家都记得,我们开法会的时候,我会重复上百遍:“你们要尝试去做阿底上师瑜伽”。虽然你们来参加法会,然后学会了很多东西,可是最重要的还是和阿底上师瑜伽相关。上师给予的教法,它的精髓就是阿底上师瑜伽。现在我会讲解一下阿底上师瑜伽应该怎么做。

当我把修法讲解得非常简单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满意。有的人说:“阿底上师瑜伽这个修法我学了很多年了,不用再解释了。”我知道在心意层面上,你非常清楚阿底上师瑜伽是什么,但假如你没有融摄阿底上师瑜伽的话,它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是问题所在,因此我不断地这样重复。当我们做阿底上师瑜伽的时候,是怎么开始的呢?心意上我们明白,“阿底上师瑜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要去了解的,而且它是通往心的本性这个方向的,因此我想去学习,想去知道”。这是什么呢?这是你的心。你的心在判断、思维、分别,这个并不是阿底上师瑜伽。之后你又想:“现在我想去做阿底上师瑜伽。”有时候当你想修某个法的时候,你会想要保持一个舒适的状态。尤其是新学者,当他们开始接触教法的时候,他们都想盘腿坐在地上,可是过了几个月、几年之后,当我们再次一起共修,他们就想找椅子来坐。我们要看看我们是如何去发展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是发展——我们总是用心意去造作。

我并没有说你们要盘腿坐在地上,假如这样你觉得容易、很轻松的话,那是可以的。你们都记得,佛陀释迦牟尼在一棵树下坐了六年,因此盘腿打坐被视为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因为在地上坐久了之后,左右腿的骨头都会开始疼痛,当你学会双盘之后,脚能够放在上面的时候,你可以坐很久都不会痛,而且能够帮助你的身体保持挺直。在显密教法里面,都提到我们要保持背部挺直,就是为了平衡我们的能量。稍微学过幻轮瑜伽的人,你们观察他们一下,他们都会保持背部挺直。所以有时候这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要这么做。大圆满教法里的指示是说,你要保持舒适的姿势,也许盘腿坐在地上并不舒服,也许你坐在椅子上会更舒服。有时候像日本的那些行者们,他们会跪坐,这样也很舒服。但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能量的平衡,意思就是我们要更深入精髓。

现在你会想:“哦,我要做阿底上师瑜伽。”那你是在用心意层面。你从上师那里学习,上师讲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阿底上师瑜伽,这就叫作传承。也许新人不懂得怎么去做阿底上师瑜伽,但是当上师讲解的时候,你倾听,学习怎么做,然后去修持,这就叫作传承——上师讲解,弟子领会。

做阿底上师瑜伽的时候,我们要做一种观想。为什么要做观想呢?因为我们总是活在时间、空间当中;我们有这样的态度、这样的体验,所以去做这样的观想会更容易。做阿底上师瑜伽应该去观想在五色明点中的白“阿”,你们应该观想类似这个图像的东西在身体中央,这是观想的内容。而且当你做这个观想的时候会念“阿”,因为在这个明点的中央是一个藏文字母,叫作“阿”。“阿”被视为是一切声音的源头。比如梵文的字母首先是从元音开始,元音的第一个字母就是“阿”。西方语言体系也是一样,西方语言字母都是从“A、B、C、D”开始。“阿”是一切声音的源头,从“阿”会出现“伊、呜、哎、奥”等等这些声音。梵文的元音有十六个,有短的,有长的,“啊阿、依伊、乌呜、惹热、类勒、哎唉、奥澳、昂阿”,这些都被视为元音。之后有辅音,辅音与元音结合之后,就会产生出无量的组合。所以一切的源头都是“阿”。所以佛陀说“阿”是最好的字母,因为“阿”是一切声音的源头。

我们是用这样的观想去做阿底上师瑜伽。假如你是初学者,不认识这个字,但是当你做过一两次之后,你就能够学会了,这并不是太难,这种情况下,你也可以用西方语言里面“A”这个字母。“阿”是声音的象征,尤其在大圆满教法里面,声音被视为是一切显现的来源。

我们可以像这样通过心意层面去学习大圆满的状态是什么。大圆满就是我们真实的本性,我们的本初状态。我们会问,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心意层面去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在大圆满教法里面说:大圆满状态,也就是我们的状态,“嘎达”和“陇竹的不二。“嘎达”和“陇竹”是藏语,“嘎达”的意思就是空性,实际上当我们说“达玛达图”——法界,它的意思是一切的现象的本质是空性,在大圆满教法里面叫作“嘎达”。

这个词的藏文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嘎”是藏文里面的第一个字母。藏文的字母和梵文的不一样,藏文是从“嘎、卡、噶、俄……”开始,最后是由“哈、阿”结束,有三十个辅音。也许你会发现有点不同,有点奇怪,因为最后的这个辅音是“阿”。在其他所有的语言里面,“阿”被视为元音,可是在藏语里面,“阿”被视为辅音,不是元音。因为在藏语里面,元音的意思是有上有下这些音调的。“阿”是有主体的,因此被视为是辅音。“伊”的话,我们会加在(辅音的)上面,“呜”会加在(辅音)下面,“哎”也是加在(辅音)上面,“噢”也是加在(辅音)上面的一个符号,它们是没有主体的。所以在藏语里面,这就叫作元音。所以“嘎”是藏文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嘎”也代表了“第一”。“达”意思就是清净,清净的意思就是空性;空性即净即不净,没有二元分别的概念。所以“嘎达”的意思就是本来清净,意思就是空性,也就是“达玛达图”——法界。

陇竹”的意思是,假如我们理解自己的真实本性只是空性,这样的理解是不圆满的。假如只知道空性,意思就是说什么都没有,比如说有一个瓶子,我们往里面看,发现什么都没有,那么我们会说,这是个空瓶子。所以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空性。但是仅仅以这样的方式去了解是不够的。有时候有的人们会想:“哦,我了解到一切万法都是空(shunyata)。” 然后就觉得自己已经证悟了,什么都懂了,但实际上这与现实不相符。虽然是空性,但是它拥有无限的潜能,这一点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无限的潜能是如何显现的?它有什么样的功德品质?这个潜能是通过声音显现的。从空性当中生起了声音,声音慢慢的发展出我们在相对层面可以了解的一切

因此,在中央有这个“阿”字,“阿”仅仅是代表了那个声音。有时候在金刚乘修法里面,我们要做一些转化的观想,比如说三金刚种子字白“嗡”、红“阿”、蓝“哄”,但是形象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那个声音——“嗡、阿、哄”。同样,有时候我们会用种子字“哄”、种子字“水”等等进行转化。在金刚乘里,一切的显现都属于五部佛,五部佛的种子字就是“嗡、哄、创、水、阿”,通过不同的种子字,我们就知道这个修法属于哪一部佛。所以这和声音有更多的关系。

即便知道和声音有关,但是我们看不见,没办法去了解。那么声音会发展出光。光就是与黑暗相对的光明的这个光,它并不是五色,五色还没有发展出来。白“阿”代表了“阿”的这个声音的光,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去了解。我们慢慢地去做这种观想的时候,要了解到它的意思。现在有了光,之后你们看到这里有一个五色明点,首先发展出五色、然后五智等等。当我们发展出五大元素的潜能的时候,就会有各种的可能性。所以在大圆满教法里面有“陇竹”,“陇竹”的意思就是本自圆满,就是说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切的功德。所以不要理解为我们肚子里面有一个这样的白“阿”五色明点,而是说我们具备这样的潜能。

通过这个潜能,在金刚乘教法当中,我们接受灌顶、引导、指示,然后就可以做各种的转化修法。我们记得有各种本尊的形象、颜色等等,这些都是指示。

英文笔录:安娜·柔丝
编辑:那欧米·赛斯
翻    译:Vince
文字整理:大方
中文校对:晨曦
编    辑:法慧
审    定:TheVoidOne-无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