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江尼·巴齐
法王南开诺布教法
2002年8月13日,火山营网络直播
奇哉!
具慧丈夫汝諦聽!
如理行法诸皆善。
本初状态之明觉;
其之本性自圆满。
奇哉妙哉!
世界各地感兴趣者,大家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次交流,精神心意上能够在一起。我们现在在火山营的8月法会。今天非常悦意,不太和暖但是非常悦意。我们也知道很多人都在过冬天,在下雪的地方。但同时我们也知道有很多人都在气候暖和的地方,所以无论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好好享受这个时刻。
我想给大家传讲一部非常简单的教法。在我多位大圆满上师之中,其中一位最重要的是我的舅公,他名字叫做多登邬金天津。他不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可是他是一位修行很好的大圆满行者,我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大圆满窍诀部教法以及许多关于幻轮瑜伽的教法和知识。他是昂藏竹巴的其中一位大弟子。
昂藏竹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大圆满上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修行上,并且有非常高的大圆满证悟。我的舅公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修行人和上师,可是他和那些花很长时间在头脑层面上学习的上师们不同。在1954或者53年,我忘了是哪一年,我最后一次去拜见他,向他求授一些关于幻轮瑜伽的知识。我和他待了好几天,我离开的时候向他请求给予开示。通常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跟随一位上师的话,我们会求他给我们一些开示。这并不是意味着我告诉你们要这样做(众笑),可是我们会有这样的态度。
例如我会请示我在学院的上师,他会给我一些开示。我也请示其他上师,例如阿育康卓,他们都会给我一些开示。这个开示主要是关于如何将教法融入自己,在修行上有所进步。有的上师会写好多页的开示。例如,当我请示我的其中一位上师,贡嘎仁波切的时候,他就给我写了一本15页长的小册子。
假如一个人是个修行人,同时也有头脑知识,把这些东西写下来就很容易。可是当我问我舅公多登,他说,“那好吧,拿一支笔和几张纸。你来写,我会告诉你。”他只给了我四句偈颂。
这就是他的开示。当然,我非常重视它,并且想给大家解释这四句偈颂,让大家也许也能够领悟到精要知识经验的开示是怎么样给的。
这是第一句偈颂。杰布 (skyes bu)的意思是人。当我们说藏文单词“杰布”的时候,指的可以是男性或者女性。英文我们会说“人”,意思可以是男性或女性。罗珠丹巴(blo gros ldan pa) 所指的不单纯是人,而是有理解能力的人,例如,能分辨善恶;这个人能够理解并且将这种理解付诸实现。通常我们会说这是人类的特征。人类与畜生不同。畜生不具备那种能力。人是能够解释,能够说话,能够沟通,不只是沟通,还可以判断思维。
有的人能够沟通并分辨善和恶。那种人被成为罗珠丹巴,他们有这样的智能。所以这句是对我说的,“你是一个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意思是,“你不笨”;假如我给你解释一些事情,你会懂得如何修持。这是第一句偈颂。
第二句偈颂的含义非常集中。楚屯秋确给瓦久(tshul mthun chos spyod dge bar ‘gyur)。楚屯的意思是我们懂得如何根据事物的状况而行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通常我们人类懂得很多东西。可是即便我们懂得很多,我们都容易更多的随顺自己的幻想和兴趣。但这样就和真实状况不相符了。真实状况的意思是它是如何,它的真实功用。
我们处于轮回当中,都清楚轮回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它并不快乐,而且充满了许多痛苦和麻烦。当人们遇到麻烦的时候,他们会马上生气,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或不懂得轮回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假如我们觉知到自己处于轮回当中,也知道轮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当遇到麻烦的时候就没有理由生气了。遇到麻烦的话当然不是那么好,我们会不高兴,可是我们清楚情况,就可以接受它本来的样子,尽自己能力去克服并令麻烦变小。这样即便遇到麻烦我们也不会积累情绪和紧张,令麻烦变得轻一点,而不是变得沉重。这就是所谓懂得事物的情况或状况。
然后,通常当我们追随任何类型的教法,首先上师会介绍我们认识或者教授给我们转心四法。为什么他们会先教导转心四法呢?因为它并不是我们发明或创造出来的东西,而是生命的真实状况。但即便这是我们的真实状况,我们并没有觉知到它。因此,上师会让我们了知情况是如此。
转心四法中的第一个讲的是要意识到人身难得。假如从头脑层面去学习的话会说有十八瑕满。有八种局限我们是不受束缚的。例如我们并没有投生为地狱众生,没有投生为畜生,没有投生为饿鬼,没有投生为暗哑之人,缺乏辨别能力。我们没有投生到没有教法、没有传承的国度,使我们没有机会知道教法和解脱道是什么。即便我们投生为人,假如遇到上述的其中一种状况,要走上解脱道也会很不容易。所以这里有八种不同状况。不过,这八种状况也不是完全代表了我们的状况。它只是一种例子而已。它真正的意思是:远离了所有负面的,障碍我们的条件。
此外还有觉瓦秋 (sbyor ba bcu),意思是十圆满。其中,有五种圆满是针对个人的,另外五种是针对环境条件的。那些喜欢用头脑学习的人会将这些内容一个接一个的这样学,学了以后他们就以为自己已经证悟了这些知识。假如我们要给别人讲解这些细节,也许这样学了以后能解释得更好,可是在真实意义上,这个的原则并不是为了要做一些分析;原则是要有所领悟,具体的明白到它的真实意义是什么。例如,假如我们将自己和畜生做对比,例如一只可爱的小狗,一只非常出名的小狗,即便它非常有名,长得非常好看,它是无法像我们那样的去判断思维,去追随教法和修持教法。所以我们很简单的可以将自己和任何一种众生拿去做对比,这样便能够明白我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机会。
当我们提到像我舅公多登的那种证悟,我们并不是在讲一些古代历史;它就是在近代文革时期发生的。所以,假如这样的证悟依然存在,那意味着有这样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是和传承有关的,和修法的方便方法有关的。我们有了方便方法,有了传承,有了上师。而且传承并没有中断。这一切我们都有了,意味着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追随教法和修行。
所以我们可以真正去思维人生如何难得,因为我们真的有可能会获得某种证悟。证悟的意思是完全从轮回中解脱,从痛苦中解脱。不只是我们自己解脱,而且还能够帮助许多其他的众生。有的人说,“啊,我想帮助别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心动机,可是在帮助别人之前我们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证悟。假如没有证悟或知识经验,我们无法帮助其他众生。
帮助别人的意思并不是指去布施一点饮食,或其他方式的帮助。这种帮助是必须的,可是对众生而言并不是真正的帮助,因为他们都在不断的无有止境的在轮回当中流转。帮助的意思是指我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使众生从这种轮回中得以解脱。所以要这样做的话,我们需要有某种证悟和知识经验。假如我们想要帮助一个病了的人,我们需要成为一名好大夫。这意味着我们要学医。仅仅是过去给这个人一点水,告诉他我们在帮他是不足够的。这是一个例子。
我们的证悟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一切的可能都在我们手中。许多上师的开示都说,证悟在我们手中。这意味着上师给予我们传承,方便方法,我们也清楚要怎么做。这时候证悟或多或少就在我们手里,但证悟是否能圆满,这就取决于我们自己。记得佛陀说过什么:吾为汝说解脱道,当知解脱依自己。我们具备了这种条件。这是转心四法中的第一个。
转心四法的第二个是我们恒常要记住的:忆念无常。即便我们手中已得到了这个珍贵的解脱道和传承,我们生存在时间当中。今天我们会想:“啊,我得到了这么好的教法,我想过几天会去做个个人闭关。我要去修法!”可是过了几天,我们回到工作岗位,遇到了许多问题,然后就会想:”啊,今天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了,没时间修法。等到下周我就会去修!”然后到了下周,我们依然会想:“啊,还是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也许下一周再修吧。”下一周永远不会结束,它不断的向前走,然后到有一天,来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就很惊讶:“啊,生命就结束了啊!我该怎么办呀?我都干了些什么?”然后我们观察并发现,我们花了一生时间去想着等下周再修法,而我们具体做了的只是收集了一堆教法。我们总是会把东西都记下来,可是其实并不需要,因为我们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这意味着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时间,把那么好的机会给丢失了。所以即便有一个那么好的机会,假如我们没有领悟到并付诸行动的话,它便没有价值了。
大圆满教法当中,我们会说每个人都有无量潜能。我们的真实状况和本初潜能与觉者们的并无差别。可是我们处于无明,没有处于那种知识经验当中。假如没有处于那种知识经验当中,即便我们具有那种功德品质,它也不会发挥作用。所以非常重要的是要修持这种知识经验并有一定的证悟。
时间总是过得非常快。我们去观察一下孩子们的成长。过了一年两年我们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会想:“孩子长得真大!”我们只留意到孩子长大,可是并没有留意到自己的时间正在流逝。即便我们照镜子也难以留意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每天对着镜子,可是变化是缓慢的,不是立刻的。我们看着似乎没什么变化。修行上我们始终感觉很年轻。
我还很小的时候,我的其中一位决法上师曾经告诉我:“我从来没有年轻过。”然后我问他:“怎么可能呢?”他回答说:“因为我觉得我还是个小孩。我一直那么觉得。后来有一天有个人说我是个‘老师父’,我才发现我真的老了!”这是非常真实的,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感觉。所以非常重要的是要知道时间正在过去。
现在是夏天,假如去想明年夏天的话,感觉好像是很远以后的事情,但其实它非常快就会到来。当我计划我的法会行程的时候,我总是留意到在一个月、四个月、五个月以后我们会开这场法会、那场法会。在这个时间到来以前,我还是会觉得我们有很多时间,可是这样向前走,一日复一日,时间便成为了历史。
所以对行者非常重要的是要去忆念时间正非常迅速地流逝。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专注在自己的死亡。假如过多的专注在死亡上的话,我们会变得很消极,感觉也会很不好。我们不需要做很多关于死亡的观想,可是应该去明白这是一件很真实的事情。我们必须对所有真实的事情保持觉知。对时间的觉知是很重要的。首先对于教法和修行是非常重要对。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有所证悟。
同时它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假如你是个年轻人,就应该去上学。这就是你在这个人类社会中的职责。假如你不去学习,而是到处周游列国,你就把时间浪费掉了。到最后,当你到了30岁,这时候再去学习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当你懂得时间正在过去,你就可以去读书,做你想要做的事情,让你之后能有更多时间去修行和做其他事情。
它对家庭关系和男女关系,例如已婚并一起居住的夫妻也是非常重要。当情感变淡了以后,各种问题便会出现。那时候他们会想:“我们怎么可能一辈子这样生活?”他们会这样想,然后就会激动,积累情绪,然后会变得紧张。假如结婚的时候有觉知到时间,你便会想:“我们想走到一起,互相帮助和协作。我们想一起度过人生。”过了一段时间,情感变淡了,你便不会想:“我们怎么能够一起生活?”因为你懂得什么是生命。生命可以是一天,可以是一周,或甚至是好几年。这是无法保证的。我们的寿命犹如空旷大地上的烛光一般。
这三个都是非常确切的事实。一个是:我们总有一天会死亡。另一个是:死亡的助缘数不胜数。还有一个就是:无法保证我们会长寿还是短寿。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对事物也会有更好的觉知。假如能够对时间更有觉知,我们便能够放松那些争执和互相之间的不尊重。时间正在流逝,是无常的。
我们不仅活在时间当中,而且通常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行为/业。我们活着就无法不做一些事情;我们总是有所作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不可以造下恶业,而且业是跟时间有关的。我们也应该始终觉知到业。假如我们积累恶业,无论如何我们都会经历它的果。所以与其积累恶业,当我们有觉知的时候,而造下恶业的可能出现时,我们试图将之净化和消除。这意味着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对于业力的觉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我们要注意恶业?因为我们也有能力觉知到轮回的状况。我们知道轮回中充满了令人痛苦的问题,而且轮回中的所有痛苦都是由业力造成的。业力是在时间当中造下的,因此非常重要的是要觉知到这一点。有觉知的话我们便不会造下恶业,如此在轮回中便不会有那么多问题。
这样你便明白此转心四法并不是我们从理论上臆造出来的东西,它是很具体的。首先我们需要了知这一点,然后以正确的方式去应用这个知识。我会给大家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到国外去,到一个和自己家乡非常不同的地方去,比如当地有一些非常严重和吓人的规定,我们便必须觉知到这些规定以及这个国家的情况。我们不可以做任何违背这个国家规定的事情。这并不是取决于我们是否喜欢这些规定,是否认同这些规定。假如我们想从这个国家回到自己家乡的话,我们便一定要保持觉知,表示尊重,并且不去跟别人争论。这就叫做“如理”。当我们了知情况[注:理],根据它去行持自己,这样我们便不会有那么多问题。同样的,转心四法是我们存在层面中的共同情况。
除了转心四法以外还有无量多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把这些编汇成一本词典,即便有这样一部词典,我们也不会去用它。更好的方法是去运用我们的觉知,事情该如何去做便如何去做。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圆满教法当中,当我们提到态度(行为)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说要根据环境行事。环境的意思是情况本身是如何,我们便如何行持(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的人说,“啊,我无法参加这场法会。真的十分抱歉,因为我母亲病得很重,进医院了。”或者其他人会说自己生病了或有些问题。又或者是他们不能来,因为来了的话他们便会失业。所以我会回信告诉他们:“别担心,有一天当你有机会的时候,你就来学习和追随教法。”
要记住,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根据环境行事。假如环境情况表示你不应该来参加法会的话,你就应该去做其他事情,假如你不去尊重这些情况而坚持来法会,也许之后你会有许多的麻烦。所以,这样便能够明白,根据环境行事是什么意思。
“生命,美妙的生命
在此欢快之日
只要一把雨伞
罩住头顶便足够”
通常,对我们修行人非常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根据环境行事。这是我为什么那么喜欢一首意大利歌,歌词唱到:“La vita, la vita è bella, basta avere un ombrella in queste giorni della festa per coprire la testa”(歌词大意:生命,美妙的生命,在此欢快之日,只要一把雨伞,罩住头顶便足够。)意思是有一把雨伞便足够了。可是它并不是说有了雨伞便不会有任何问题。例如今天我们不用雨伞。但也许几天前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会需要雨伞。这就是所谓的情况。
根据不同情况,假如需要某种修法,我们就可以去修持它们。大圆满教法当中会说,假如自己不想去修法的话,便千万不要强迫自己。有的人说:“啊,假如我不修法的话,那么我的惰性就会比我强大,这样就是失去修法的可能了。”然后你去和你的惰性对抗。这种方法在显宗的修法当中会用得比较多。
假如我们跟随一位大圆满上师并问他:“我该怎么办?我今天不想去修法。”上师便会说:“可以,不用做任何修法。放松吧,好好享受一下。”可是不要没有觉知的去放松和享受。你始终需要保持觉知。假如能够持续保持觉知,那么你就去放松,不用去修法。过了几天以后,你会发现你为什么不想去修。你不可能是毫无原因的不想去修法。它总是有一个原因,一个因素。非常重要的是要给自己更多的空间,放松并去发现它是什么。当你发现到它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根据它去做相应的事情,你便可以去修法,不会有那么多问题。
修法也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有时候我们会一两天、三四天或更多天的做一些比较正式的,仪式感比较重的修法。然后有天我们不想去修。我们感到厌腻。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做那种修法。我们可以很放松的修持,很简单的在上师瑜伽的状态中放松或修金刚诵。
修行有许许多多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们。我们要学会不同的修法,这样就可以根据环境行事。藏语有句话说,别人向你举起食指,你就用食指而不是用小指回对方,否则就不相应了。这个例子说明环境情况是如何,我们就应该相应的去做。这就是所谓的根据环境行事,而且真的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你清楚了环境情况是如何,也懂得如何相应的去做。这就是我舅公的开示中所提到的楚屯(tshul mthun) 的意思。
邬金天津的开示中继续讲到:秋确(chos spyod)。秋的意思是法,我们行为的态度。我们去追随教法的时候,要尝试根据真实状况去行持,根据教法当中所描述的去行持。如今我们普遍有许多这类问题,因为有很多人以“法”的名义去干一些政治以及甚至是经济的行为。这样做是不相应的。假如我们要修持教法,那就应该与法义有所相应才对。
曾经有过一位非常重要的上师叫做阿底峡尊者,他是格鲁派的始祖,同时在萨迦派、噶举派和所有其他派别中也都备受重视。阿底峡尊者给的开示不只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普遍的佛教修行人。他说,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去行持佛法,否则本应让我们解脱的法反倒变成了轮回的根源。当然了,真正的法是不会变成那样的,可是教法是人类去修持的,修持教法的人可以被称作为修行人。某个人假如他具备一些资格功德,就会被称为“喇嘛”,“转世者”,“大喇嘛”,有许许多多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诸如此类。这时候我们必须要谨慎小心,因为佛陀从来没有分很多个级别这样去教。佛陀只教授了佛法的知识经验。但是是我们人类创造了许许多多这些头衔地位。
有一次,我收到一封邀请函,请我到印度参加一场大型的转世者会议,主办方主要是嘉瓦仁波切。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重大或重要的喇嘛,所以没有必要去参加,而且我还要在大学里上班,因为当时我们正准备考试。所以我回信说很抱歉我无法参加,因为我在大学要准备考试。后来我收到嘉瓦仁波切办公室的来信;嘉瓦仁波切亲自请我来参加。于是我便决定去参加了。
有一天,我们正在一座大佛塔前做供养,某种荟供——我也跟着这些大喇嘛一起修了——当晚我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我们在这座佛塔前面准备修供。他们还为嘉瓦仁波切准备了一个非常高的法座。看着快到佛塔的一半那么高。旁边还有一副让尊者爬上去的楼梯。他到了现场,然后开始往楼梯上走。现场还有许多法座,第一层的,第二层的,第三层的,等等。所有重要的大喇嘛都赶紧跑去他们的法座。然后我挺惊讶的,也替嘉瓦仁波切感到担心。我想等到他爬上去了以后法座也许会塌下,因为它是在太高了,无法保持平衡。我十分担心,并且在心里跟尊者传达了这个想法。他爬了大概五六级楼梯,然后就掉头下来了。我便想:“那就好,他知道我在想什么。”他真的就下楼梯了。楼梯前面有另一个低很多的法座,比较稳,于是他就过去坐下了。然后所有其他喇嘛都不敢坐得跟尊者一样高,所以大家都坐在地上。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众笑)
有时候我们会有这些问题,因为人们将地位看得非常重要。在真实意义上,教法当中不存在地位。在于教法而言,重要的是知识经验,领悟,以及其传承,这样去行持教法,而不是用它来获得权力或地位。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秋确(chos spyod),如此去行持教法。这是我舅公的开示。
当我告诉他我要去西藏中部的时候,他马上就说:“哎,你们这些活佛!总是带着一堆僧人和马到处跑。这样和法义不相符。”我告诉他说我没有这样做的动机。实际上的确是这样,因为我和我家人是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出行的。而且也是跟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系。而且即便我们想用古时候的方式,也没有这个可能。意思是我不是那么聪明。
所以给瓦久(dge bar ‘gyur)的意思是,清楚情况而行事。假如你追随教法,那应该怎么样行持它你便怎么样去行持它,这样一切都会是贤善的,不会有任何问题。这更多的属于相对世俗层面。
另一句偈颂说阿底让日卡齐玛(a ti rang rig skad cig ma)。当我们说到我们的真实知识经验或领悟,意思是我们大圆满行者追随的是阿底瑜伽。阿底的意思是本初状态:我们自己的本初状态。我们并不是在讲觉者们的状态。让日(rang rig)的意思是我们自己的明觉知识经验,它并不是一种我们去构建的东西,而是我们去发现的真实状态。这永远是超越了时间。当我们说超越时间,这同时意味着是当下的,而非第一、第二、第三,等等。那是我们的真实知识经验或领悟,这种领悟并不是以任何方式去构建的,它仅仅是清楚我们的真实状况是如何。它显现为本自圆满的状态。
通常我们说大圆满教法的知识经验是超越勤作,超越构造造作的。这种知识经验也和我们的世俗状况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说将所有经验都融摄于修行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应该成为修行,不要想着它和修行是分开的。例如,有些人认为tun坐修法是大圆满修法。我们是怎么修这个修法的?假如我们有少许时间,我们可以修短坐法,时间多一点的话可以修中坐法,时间再多一点的话,可以修长坐法,荟供等等。有人会觉得这就是修法,会觉得他们必须修坐修法,然后法会的时候我们一起共修大家便很满足了。当法会结束我们各自回家,有人回到城市里,有人回到郊区,有人离其他同修住得非常远,他们会说:“法会期间能一起共修多好啊,现在我自己一个便无法修了。”
我们要清楚修行是什么意思,这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并不只是一起共修而已。共修是一种方式;当我们有这样的可能,例如天气很好,大多数人都有空闲,我们可以到某个地方聚到一块儿修一座非常好的荟供。可是通常我们没有这种可能。没有可能的时候便需要以更容易更精要的方式去修,例如修白阿明点的上师瑜伽。我们简单的念阿,然后安住于那个感觉。以这个感觉,我们在明觉中放松。仅此便已经是修行。它并不是那么困难。此外,假如只是想保持正念,在日常生活中忆念转心四法,觉知到情况本身,觉知到当时自己在做些什么,这也是修行。假如我们修持正念,当激动起来而且非常紧张的时候我们便会留意到它。然后我们便可以放松,这样会有更多利益,生活也会更舒适。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何在生命中继续我们的修持。
我们活在千禧年代,这个年代当中通讯是非常容易的。即便我们离其他同修住得很远,要和他们通讯并不是那么困难。不同的同修群体之间也是一样。我们要互相沟通和互相尊重,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地球上有极其多的人,可是当中有多少人在追随像佛陀传授的那种教法呢?而当中又有多少是大圆满行者?假如将这些人与地球上人类的数量做对比,会发现它是凤毛麟角。地球上只有少数行者,所以我们要沟通,要互相尊重,一起协作,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人类问题是和我执有非常大的关系。尤其在现今这些情况下,我们非常忙碌,没有很多时间能放在教法和修行上。这种可能也很大程度的被我们的我执和二元状况所局限。
例如,有人遇到了一位上师,追随他的教法,建立了一个小团体。本来要学习教法的真实意义,这个人却总是卡住在这个团体里:“我们是这位那位喇嘛的弟子,这个群,那个群。”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应该追随不同上师和不同的团体,可是你要明白教派的局限、团体的局限,因为这些局限都是轮回的根源。教法並不是教你如何去局限。假如有人这样教你的话,他教的不是教法,而是这个人自己特殊的教法。你应该清楚这一点而不要去追随那个人。教法是为了让我们从局限中解脱的。假如它符合让我们从问题中解脱[的目的],那即便名称不同,这也没关系。即便一个团体叫做大圆满群组,假如它教授的是某种局限的话,你最好还是不要去追随它,否则你追随的就不是教法了。假如往错误的方向走了很长时间的话,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会错失了所有珍贵的机会。生命要变成修行。
大圆满教法的原则是塔瓦、贡巴、确巴(ta ba, sgompa, spyod pa)。塔瓦的意思是见地,学习我们的真实状况,并且如何去进入这个状态;所有这些要点都是见地。贡巴的意思是我们不只是在头脑层面去解释或学习,去分析,而是真实去行持[我们的知识经验] 以发现我们的真实本性是如何以及是什么。教法当中,即便是显宗,密宗,大圆满的教法,都会解释说我们的真实本性是远离言诠。可是我们可以通过修行和觉受体验而获得它的知识经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要去“品尝”,而不是只是空说和进行分析。
我总会用甜味来作为例子。假如有人从来没体验过“甜”味,这个人便不可能知道甜味是什么意思。但假如这个人尝到过一小块糖果,便足以能够发现甜味的意思是什么。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改变这个概念。当我们不具备知识经验时,便会有东西要去改变。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想法,觉得自己相信这个,相信那个,可是这意味着它是我们用头脑判断来做决定的。我们相信事情是那样子的,虽然自己并没有过真实经验。假如没有过经验,今天我们相信白色,明天也许会相信红色。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应该去进行禅修。由禅修所生起的知识经验,我们要将它与我们的确巴(spyod pa)或行为结合。
确巴所指的并不是一些规矩戒律去决定我们可以和不可以去做些什么。假如有必要的话我们是可以去学习并应用这些规矩戒律。可是并没有一种规矩戒律是能够真正符合我们在世界上的每一种环境情况的。只有当我们真正有觉知的时候,规矩戒律才会相应。当我们有觉知的时候,我们尽自己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成功克服困难。为此我们必须发展明性,而要发展明性,我们便需要去修行。有了这种知识经验以后,我们终于会发现可以通过发展提升自己的态度,而将事物融摄于那个状态当中。这样,对行者而言,生命便成为了修行。
当我们说“大圆满行者”,说的并不是闭过三年三个月零三日闭关的人,即便大圆满教法并没有说不要这样去做。假如你想要的话你可以花不只是三年而是你的一生去修行,就像我的上师阿育康卓那样,她几乎一生都在闭黑关。没有任何局限。教法是给所有众生的,不只是给少数几个有条件[一辈子]去闭黑关,或者闭三年或七年闭关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大多数人都有家室;有父母亲,有各种责任在身。有时候有这些责任在身的人决定要去做三年闭关,离开自己的妻儿,房子,工作,所有一切事情。也许他们有一个很美的想法,觉得假如去做个三年闭关便什么都不需要了,便会证悟然后就不需要房子或工作了。可是三年过得非常快,结束了以后他们或多或少还是原来的样子。出关了以后他们妻子没了,工作没了,家人没了,一切都没了!这是他们的证悟。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觉察到环境情况具体是如何的。假如有人能保证他们三年闭关完了会有圆满证悟的话,那也不是太糟糕。但我想没有人能够保证他们能够在三年当中获得证悟。这是为什么我们不会要求大家做这种闭关。
人是自由的,可是有这种知识经验并学会如何将人生融入修行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追随大圆满教法的意思是我们不用改变任何东西。大圆满当中我们会说超越修正,超越任何改造。我们之前是如何,便如何继续,只是现在有了知识经验和能力去融摄它。这意味着我们继续如前般的一样,不过是处于明觉当中,在融摄。这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当我们真正成为了一名大圆满行者,我们便不会受二元显相所局限,不会总是散乱。当我们和别人说话或者做些事情,我们的行为、心意头脑,一切都是由明觉所统摄。许多人会问我们怎么能够在处于明觉的同时去思维分别?这就是在开始接触大圆满的时候我们会修容申法的原因。我们会修许多类型的住心法,来发现并认清什么是心意层面,什么是超越心意层面。当我们超越时间,虽然时间存在于那个层面当中,但我们不会受其控制。
例如,当我们真正处于镜子潜能的状态时,并不是说镜子不能反映出一切事物。一切和时间有关的事物都会显现在镜子当中。首先可能会有一条狗走到镜子面前,它离开之后又来了一个人。狗不会永远停留在镜子里面,因为现在镜子面前的是一个人。这意味着是在时间当中。又例如,我们坐飞机的时候要上洗手间,洗手间里有人的时候红灯会亮起,我们就要等里面的人出来了以后才能够进去。这就意味着时间:有人进去的时间,有人出去的时间,还有我们进去的时间。
超越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超越时间就如镜子当中能显现一切。当我们处于禅关状态或明觉状态时,一切和心意层面相关的东西都能够显现。我们聊天聊一个小时也不会散乱。假如我们是好的行者,我们可以处于明觉状态中去说话,唱歌,判断。
因此,教法当中会说觉者是遍知的。他们具有二智,因为他们处于法身状态,而不是在时间当中,并且能够显现一切。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心意是在哪个层次,我们的真实本性是什么样的,将我们的态度融于一切事物。假如我们有这样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真正成为了一名大圆满行者。
不只是大圆满行者,而是其他类型的修行人要到达的目标就是这个——要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可是我们修持的方便方法和追随教法的方式各有不同。出离道跟转化道教法的特征有所不同,它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到达那一点。可是我们不应该认为有不同的方法便意味着有某种冲突矛盾。一切都是相对的,尤其对于大圆满行者而言。任何类型的方便方法,无论是小乘或大乘的方式,假如我们需要并懂得如何修持,我们就可以去应用,即便是不属于佛教传统的东西;不要紧,我们可以用它。原则是我们的知识经验,它有如一根主柱,因为如此我们便能够融摄一切。我们不需要有局限,而且应该始终尝试让自己从自己的局限中解脱。这是大圆满教法的特点,它是这样教授和学习的。
所以我稍微解释了一下大圆满教法,因为我舅公最后两句的开示所讲的是这个。我答应过会解释这四句偈颂,现在解释完毕。
第一次刊登在2002年《明镜》第62期
此版本编辑:莉丝·格兰杰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