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锥亚诺·克莱门提,2021年6月4日于火山营网络直播上的讲解
大家好。我们来修一次简短的阿底上师瑜伽。
金刚歌是属于住心法的一部分,不过它原先并不是一种住心法。当我们说“住心法”时,意思指的是什么呢?意思是某种修法,一种让我们发现自己真实状态的方法。那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主要是通过某种专注或观想;主要是在心意层面上去做。在“森津(住心)”这个词当中,“森”的意思是“心”,“津”的意思是“持住”,“保持牢稳”。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我们的内心总是非常急躁,从一个念头跳到另一个念头。所以我们一开始首先需要学会如何把持住这颗心,使之稳定下来。
在这层意义上,住心法也是大圆满的一种前行修法。一般,当我们提到“修大圆满”或“修大圆满禅观”,意思是没有心意头脑的勤作。所以假如我们说想要修大圆满,那便意味着此时不应该有任何想要到达或者想要获得什么境界的想法,否则这便已经成了障碍。而且假如我们说“修大圆满”,“修大圆满禅观”,它其实非常清楚。在大圆满的续和法本中都提到:“若不欲修则不修。若修双目不应闭”。从这句简短的偈颂便能领悟大圆满禅修的精髓是什么。它意味着我们处于那个自然状态,根门全然的敞开。
这方面在心部当中已有所解释。而且尤其在界部当中有“四身印”,而且自一开始根门便已要打开。后面当然还有窍诀部当中的四安住,而四安住的要点在于融摄,也就是“囊瓦确夏”——相的“确夏”。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呢?因为每一位众生皆具菩提心,或者本初状态。我们是如何去解释这个菩提心的本性?我们会说它如一面镜子。镜子是没有个别的本体;我们不可能说镜子是这样或那样,因为它里面会出现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它没有自性。镜子的本体在于它映照的能力。同样地,新的本性,或菩提心,有映照无尽潜能的能力,因为本初状态不仅是空性;它同时是空是明,并且具有无尽能量。
从我们有限的观点,我们会说它有空性的一面,因为我们找不到任何自性,而有明性的一面,因为有起心动念,有诸根的感知。可是即便这面镜子本来清净并且具有无尽映照的潜能,它此时有垢染、有黑暗、有障蔽。此时我们并没有感知到所谓无尽的三身、五智、无量净土;我们没有这个能力。现在我们感知到的是一个非常狭小的个体——所谓的“我”,以及它的环境、五蕴聚,还有所有能所主客的作用。这是我们活在的层面。
我们如何能够回去——“回去”这个词并不正确,而是应该说如何让这个本初智慧得以显现?我们需要回到它的本源,轮回的本源,意思是一方面有迷乱、二元的层面,另一面是智慧展露的一面;它们来自同一个本源。这就是所谓的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的意思。可是这个菩提心被障蔽,或者说被所有有情众生完全遗忘掉了。
然后经过累劫的轮回,我们终于遇到一位上师,他告诉我们:“我给你指出,你在轮回,现在你应当有所作为”。然后上师指出这个本源是什么,而且你要如何认出这个本源。当你认出它以后,这个状态便叫做“日巴”;这是“日巴”的意思。修大圆满的意思是指我们要尝试尽可能长久的、尽可能要经常的持续处于这个状态。要更快速的增上这个知识经验,便要通过融摄我们的诸根,因为诸根乃智慧之门。我们所有的功能——言语、听闻、所见的形色——一切都是基于五大元素。此时所有五大元素都处于一种扭曲或不净的状态,不过它们的本性能显现为无量智慧和三身等。这些通过诸根感知所显现的能量,假如我们任由这些显现展露而不搀合我们的心意到里面,便意味着智慧能够展现。这是为什么会说“若修双目不应闭”。是这个原因。
这是所谓真正的修大圆满,修大圆满禅观。不过,修大圆满禅观的基础是要首先认出自己的本初状态。以大圆满的方式来认出它的话,通常就是上师为我们直指心性。可是直指心性的意思并不是指上师说“现在你去专注,去观想这个”或者“我会怎么怎么做,然后你试着进入那个状态”。结果你什么经验都没有,然后便结束了。这样不是直指心性。假如我问一个人他是否获得过仁波切的直指心性,对方也许会说他获得过10遍、15遍。但假如对方告诉我他依然不清楚自己是否处于明觉状态,这便意味着他没有获得过直指心性。他只是获得了传承的加持,而不是同一回事。
去年我已经解释过,有人将传承与直指心性混淆了。两者完全不是同一件事情。而且直指心性有许多种方法。直指心性方面,主要的功夫是靠弟子自己。所以我们有许多的修法,例如容申(轮涅分别),住心法等等。我们通过这些修法能获得经验,然后在某个时候会有一下子的领悟;我们会想“啊,我想终于领悟到了”。然后下一年仁波切再次给直指心性的时候,我们便会想“是的,这就是我当时有的经验,一定是这样了”。直到每一次我们获得直指心性的时候都能够处于同样的状态;每次修法的时候都能够进入这个状态,能够处于同一个状态,我们才可以生起确信。
这一点是为了说明我们极需要亲自去经验这些方便方法。仁波切多次的教导益西桑特,或者叫五个阿字之修法。非常重要的是要确定自己能够进入到正确的状态。不过一般而言,容申和其他修法也有这个功能。也可以为了这一点去修住心法。
住心法的根源主要是来自《声应成续》,可是续当中只提到了七部、七部、七部修法,甚至没有提到具体名称。在尼达卡觉/《日月和合续》当中有非常简短的解释——“这部住心法是用于什么什么目的”等等;里面也列出了21部住心法。这21部住心法当中,有七部是在其他法本中有解释。在龙钦巴尊者的时期已存在七种住心法的解释。金刚歌在《日月和合续》中被列为住心法,可是在龙钦巴的解释里却没有被包括在住心法当中。在龙钦巴的法本里面是有金刚歌的解释和翻译,不过它是出现在另一段解释如何行持密行的章节。
金刚歌藏文叫做“多杰陆”,英文可以叫“金刚之歌”,就像英文会说“金刚舞”和“金刚之舞”。在密宗传统中有许许多多的金刚歌,都是由一些大成就者们所流露。即便是大圆满心部我们也有21位祖师和他们的道歌。有时候这些道歌被称作“多哈”,有时候叫做“恰雅偈谛”,意思是“行为之歌”。有时候它们被称作“金刚歌”,或“瓦嘉偈谛”。例如有些大成就者在荟供轮的时候,流露出他们当刻的感受,即兴的唱出这些金刚歌。唱歌的意思是要表达你的感受:愉悦或者痛苦、某些强烈的情绪。假如你在这方面由天赋的话,通常就可以写出或唱出一首歌;那样的感觉通常是和那种能量有关联。一般的艺术、画作;任何类型的艺术都是和那种能量有关。
他们是在这个意义上以金刚歌表达他们当时的感受、在那个状态的知识经验、他们所看见的净相,等等。例如,我们有一首荟供轮之金刚歌。你们有些人也许在智慧空行母法会上获得仁波切的教授。它也是一种金刚歌。它解释了当时的情景状况。“我们在这个状况,很高兴,显现出慈悲心,不要有任何争执,大家在这里,享用这些供品。”这是这首荟供轮之金刚歌所讲的内容。
当提到大圆满同修会的金刚歌,它并不是某个人编写的。它是法性自然声。所谓的法性,其实就是本初状态之自性的另一个说法。所谓的法性,显现的第一种方式是当能量,它是和声音有关。当能量的意思是——有一部解释里面提到:通过声音,阿字从普贤王如来的状态中显现。然后从阿字,显现进一步扩展,有了嗡啊哄的声音。这些都在不同的大圆满续当中有阐释。金剛歌就是这个本初当能量的展伸。所以会解释说每一个字都和身体的不同能量点有关。因此,当我们唱金刚歌时,我们的能量便有可能深入地放松。我们通常是这样来用它作为住心法去修。
通常,引导当中会说,在唱金刚歌的时候,意层面不用做任何事情;我们只是要处于声音的层面。处于声音的层面指的是,在感官根尘相触时,金刚歌的声音遍及整个外在层面。唱诵金刚歌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安住于这个明觉状态,或者是内心当中那种开敞的状态。我用“开敞”这个词,是因为龙钦巴的解释里如是的说:“这首歌应该在semnyid yangpai ngang——广大心性中的状态唱颂”。这是龙钦巴对此唯一的解释。
这意味着当我们唱颂金刚歌的时候,便要试着进入这个明觉或觉性的状态;无论如何不要散逸。它是如何运作的呢?我们会进入一种内在的松坦,而且这个状态会让更多的念头出现。禅修的初步阶段一般都会被描述为像高山上的瀑布。他们总是说,一开始我们修“息内”的时候在某个时候我们会想:哎呀,我修得真糟糕。还是算了吧,我这辈子注定不适合修行。”不过许多上师都会解释说,这时候不用担心而是应该高兴,因为当我们发现有许多念头存在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到达禅修的第一个阶段。金刚歌也是同样道理,我们也会有同样的经验。之前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许多念头,可是现在我们能意识到。“意识到自己有许多念头”和“有许多念头”是非常不同的状态。所以假如意识到自己有许多念头,这已经是非常好的一步。
当意识到自己有许多念头的时候该怎么办?放松就可以。跟自己说:“没问题。有好多念头,可是我不介意。”然后继续;我们处于觉照的状态,不散逸。然后又有一些念头升起。金刚歌时长5-8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会有所有这些经历。我们有觉知,然后念头升起,我们会散逸:“哎呀,我动念了!”然后再次恢复这份觉知,如此类推。在唱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经历。当然,这也取决于每个人的状态、时间,等等。我们也有可能在唱金刚歌的整个过程中毫无散乱,凝视虚空,处于明性状态;当然也有可能有这样的经验。
通常,金刚歌能够让我们的能量放松,让我们的五根感官更有觉知、有更深的融摄状态。因此,传统上金刚歌并不会作为住心法来修持。
去年我研究了一下这部住心法,因为我当时在翻译一本有关彻却的书,一部非常重要的书。它是仁波切在许多年前写的,后来我终于翻译好了。它对领悟和修持大圆满至关重要。我发现这部金刚歌住心法被包括在《日月和合续》当中;可是只有在《龙萨教法》中,它出现为七部住心法的一部分。七部住心法一般不会用金刚歌,而是用其他方法——空性、顿悟空性或渐悟空性,像第三系列那样。
不过这点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金刚歌对大圆满同修会以及我们作为仁波切的弟子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是我们的上师将金刚歌开显给这个时代的修行人。没有其他人在用金刚歌。首先,没有人会像我们那样唱金刚歌,而且也没有人用它作为与阿底上师瑜伽有关的基本修法。我们有需要清楚这一点。金刚歌也是龙萨教法的精髓——因为每一部龙萨教法都是以金刚歌的某一句作为开端,而且每一句的含义都和那一部法有非常精确的关系。可是这些方面的解释不存在于藏文引导或密续。至少目前在这个人类世界上并不存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金刚舞的根本续中有非常清晰的解释,里面描述到金刚歌的每四句都和大圆满心部、界部和窍诀部有什么关系。
对于我们大圆满同修会来讲,修金刚歌是非常重要。它和我们上师的传承有关系,也和其他存在着修持金刚歌的大圆满瑜伽士瑜伽女的层面有关系。大家记得仁波切写过,在他的许多梦中他会去到另一个净土,在山上走路的时候会听到有人唱金刚歌。他也是这样学会怎么唱金刚歌的——和其他维度的修行人一起共修金刚歌。
这全是仁波切传承的一部分——这种传承叫做“噶坝”:“噶”是指“原字”,而“坝”的意思是“降临到那个人”。仁波切的这一世是这部龙萨教法传承的接收人,我们也不知道历史上——至少我是不知道——这些龙萨教法的来源是哪里,不过它肯定是和噶绕多杰以及邬金国的大成就者们——贡玛德威以及许多其他大成就者的传承有关。此生若能获得此传承或获得龙萨根本灌顶,那是非常大的福报。即便没有获得灌顶,仅是获得金刚歌的传承,那便已经是仁波切的龙萨教法之精髓。
那我们获得了这份珍宝。我们当中有的人年纪比较大;有的不觉得自己年纪大,有的很大。无论如何,无论是什么年龄,我们要将这个珍宝好好的守护在内心。我们不用太多的去担心外缘。当然,也许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可是没有了我们世界也不会存在:因为正如一位著名歌手唱到:“我们是世界之眼”。我们不应该太多的去担心外缘,而应该关注内在的东西。当然,有一天我们都会死。死的时候,假如我们有守护好这个珍宝,那么它就会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如此的走到下一世。我们不要想:“现在这一世,大圆满是无上的叫法,我是大圆满修行人,我会马上变成一个大成就者,会显现所有智慧和佛身。”假如这样想那只是一种幻想而已。
有的(同修会)导师会说:“我接受过SMS一级、二级、三级训练。仁波切已经不在了,所以现在我可以去讲所有这些,因为所有仁波切解释过的我都懂。”我们必须要非常谨慎。这些人也许有这个能力,但假如没有的话,他们只是为自己制造道障,而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的状况,自己的真实状况。真实状况并不是指什么抽象的心的本性或心的本体。真实状况是说由于我们的二元见和业力,使我们身处轮回中受苦。我们要意识到这个真实状况,试图用一些方法来克服它。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在给初学者介绍(教法)的时候用什么的方式去做最好?就是用这样的知识经验去做,因为人们没有这种意识。但假如要给他们介绍这种知识经验这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并不是一些用头脑层面去理解事情。这种知识经验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净障以后才会升起,我们才会到达能意识到轮回状况的这个境界。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平。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只想用这一生。当然,我们不只是在这一生才修行。我们都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状况,可是大多数人之前都已经修行过并且遇到过仁波切,否则要值遇教法、上师;像仁波切这样的大圆满上师。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
因此,我们应该发愿和精进的护持这个知识经验,即便此生无法迅速增上,也要护持这个知识经验,护持清净的三昧耶,来世继续。
关于金刚歌方面,我没有其他要说的了。